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洛阳考古集成•夏商周卷》•序

   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发展的核心地区,洛阳又处于中原地区的主要位置。夏商周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发展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时代考古遗存丰富而重要,如分布在洛阳地区的夏代都城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代早期都城偃师商城遗址、洛阳成周与东周王城遗址等。因而,洛阳地区成为中国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的地方。

 
  夏王朝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豫西开展了寻找“夏墟”的考古调查,经过艰辛努力,在今洛阳市辖区的偃师市二里头村附近,发现了二里头遗址。20世纪60~7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二里头第一号和第二号大型宫庙建筑遗址,这是迄今所知时代最早、保持最好、布局形制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宫庙建筑遗址。此外,这一时期考古勘探还发现了30多处夯土建筑基址,发掘了与制陶、铸铜有关的遗存,清理了一批中型墓葬。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二里头遗址中的各类房址、祭祀遗存、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制陶和制骨遗存和墓葬的考古发掘,使学术界对夏代都城遗址文化内涵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世纪之交开始,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在遗址范围、布局形制、宫城和道路的分布、更多宫殿建筑遗址的勘探和发掘、多座重要墓葬的清理、制玉等高级手工业遗址作坊区的发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王朝都城遗址,展现在人们面前。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在中国考古学上的重要学术意义在于:它是目前可以确认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究明,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学术支撑点和考古学研究的基本参照系。现在二里头遗址考古既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内容,又是其科学研究的学术“切入点”。
 
  继夏王朝之后建立的商王朝都城之一的偃师商城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偃师县城西邻发现商城遗址以来,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考古勘探、发掘揭示出偃师商城遗址分为早期小城和晚期大城。早期小城四面中部各辟一门,小城中部偏南置宫城,小城西南部为府库建筑区遗址。晚期大城是在早期小城基础之上扩建而成的,与此同时在宫城东北部修建了新的府库建筑群。二十多年来对偃师商城遗址的城墙、城门、宫殿、府库、一般居址和墓葬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尤其是对宫城之中的宫庙建筑群遗址、池渠遗迹、祭祀遗存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的、全面的、持续考古发掘,究明了这座宫城遗址的布局形制及其相关的考古学文化内涵。偃师商城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先秦时代中国古代都城遗址之中遗迹保存最好、考古勘探和发掘规模较大、文化内涵最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也为中国古代都城遗址考古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经验。
 
  商王朝为周王朝所取代,周武王灭商后,都城镐京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夏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原地区,灭商而建的周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地区建立了“成周”。“成周”建成之后,都城镐京改称“宗周”,“成周”与“宗周”同时作为西周王朝的都城。东周时期“成周”更名“王城”,后来又出现与王城并列的新的“成周”。作为西周和东周的都城所在地,洛阳地区还遗留有各种类型的大量周代墓葬及其它遗存。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对洛阳地区的周代都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城内的一些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道路遗迹、手工业作坊遗址;清理了为数众多的周代墓葬,据统计近50年来洛阳地区发掘的西周墓葬约有800多座,东周墓葬发现多达七、八千座,其中发掘的近二千座之多,有些大型墓葬还有车马坑陪葬。历年来洛阳地区发掘了众多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铁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清理了大面积的储粮仓窖遗址等。作为周代都城“成周”与“王城”的洛阳地区上述考古发现,对周代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夏商周“三代”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它上承史前社会,下启秦汉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时代。对于这样一个重要时代,由于历史文献缺乏全面、准确的记载,已有的历史文献又多有为后人所“层累”的怀疑,这为人们研究和认识“三代”历史造成极大困难。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使学术界从“信古”、“疑古”走向“释古”,这种新史学、新学术的出现与发展,“三代”历史的重建,都是基于夏商周考古学的丰硕学术成果,尤其是前面我所简述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大进展。这又反映出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在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我想这也就是作者编辑此书的原因吧!
 
  洛阳师范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都城――洛阳的重要高等学府,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组织编辑出版了《洛阳考古集成·夏商周卷》,这是有利当代、造福千秋的功业,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文化建设项目。为此,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考古学研究的学者,深深感谢他们!我想所有的人文科学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将深深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