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韦衡墓志与盛唐马政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马主要用于军事,供战斗之用。对牧区的管理,饲养马匹数量、品种,直接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新出土的韦衡墓志提供了盛唐时期有关国家养马业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业绩。

关键词:韦衡;墓志;盛唐;马政

 

唐是鼎盛的王朝。历史悠久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养马业,惟唐的规模宏大,马匹数量最多。它起步维艰而发展迅速。自贞观至麟德约40年的时间,养马就由当初的“牝牡三千”发展到“七十万六千匹”。武后称制稍逊,玄宗时期达到兴盛的顶峰。在完备国家马政机构,开发、管理牧区,建立马籍马印制度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事养马的高级管理人才。玄宗时群牧都副使韦衡墓志的最新出土,使我们再度回眸这段辉煌的历史。

韦衡墓志是2000年10月在洛阳市孟津县白鹿庄村南、东山头村北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墓志青石质,方形,楷书,共有二块,在中国的唐墓中也是稀见的。一块较大,长74、宽74厘米,36行,行36字,为“左领军卫仓曹参军赵骅述”于天宝元年;一块较小,长60、宽60厘米,24行,行25字,为“中书舍人张渐纂”于天宝十三年,现收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据墓志记载,韦衡卒于开元廿年(732)十月九日,于开元廿一年十月二日葬于北邙山平阴之原,由于“地势非顺”,“水或漱啮”,于天宝元年(742)十月二日改葬于洛阳县清风乡“国北之邙山”,“前夫人樊氏,亦因此窆”。续弦夫人夏侯氏于天宝十二年终于武德县,十三年正月十日合于清风乡之原。赵骅撰的是改葬志,张渐撰的是夏侯氏合葬志。由于所记为一人,故前志详细而后志简略。志文有关盛唐马政等史实,颇引人注意。本文即据赵骅撰志作一讨论。

 

 

韦衡是一位主要活动于武后、玄宗时期的中下层官吏。他卒于开元廿年,时56岁,上推其生于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韦衡政治生涯的起步,靠的是中宗李显的夫人韦皇后,“帝在东宫,后被选为妃。嗣圣初,立为皇后”[1],中宗于嗣圣元年即位,时仅二月,被母后武则天废为庐陵王。韦氏同时遭黜,当时韦衡8岁。志文云衡于“天后时,公以和顺县主之子,居数载而不得调。……中宗践祚,禄勋合亲,起家授宣州参军”。事在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复帝位之后。“禄勋合亲”见《左传・昭公十四年》,本意为给予有功者以俸禄,来和睦亲族,这里说的是衡本品爵之家,受武后权力压制的牵连,难以阶藉门荫而为官,当韦后起用同姓亲戚时,他已28岁了。

韦衡为官,任职尚多。但多为大小马政官和牧区的州官,一生与养马、用马、管马结下不解之缘。如“南使判官”、“西使”、“群牧都副使”等为不同品秩的马政官。据《新唐书・百官志》三,太仆寺所辖衙署有“诸牧监”,设有上、中、下牧监和南使、西使、北使、盐州使,“掌群牧孳课”。《新唐书・兵志》云:“后以太仆少卿鲜于匡俗检校陇右牧监。仪凤中,以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诸牧监使。监牧有使自是始。后又有群牧都使,有闲厩使,使皆置副,有判官。”其所兼任“东宫群牧使”,为太仆寺所属衙署的“东宫九牧监”,掌牧养马牛,以供皇太子之用。该监“又有马牧使,有丞以下官”。

衡所任的“殿中省尚乘直长”,是直接的掌马官。《新唐书・百官志》二,唐代宫中设殿中省,“监掌天子服御之事。其属有六局,曰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其中“尚乘局,奉御二人,直长十人,掌内外闲厩之马”。尚乘直长官阶为正七品上,是奉御的佐贰。其属下“有书令史六人,书吏十四人,直官二十人,司驭五百人,掌闲五千人,典事五入,兽医七十人,掌固四人”。以及司廪、司库各一人,奉乘十八人等。

墓志说韦衡为吏“自亲马政,始简帝心,毕力乎泉荐之宜,致美乎星辰之祀。风霜不能易其操,夙夜未尝惮其勤,十五年而马斯臧矣”。后“迁陕王府谘议”。陕王,据两《唐书・肃宗纪》为李亨,玄宗第三子。“初名嗣升,二岁封陕王。……开元十五年正月,封忠王,改名浚”。则韦衡一度所任王府官[2],在李嗣升封忠王之前。

韦衡所历地方官有“原州别驾”、“陇州别驾”。别驾即长史,为刺史的副职。“原州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原州、陇州均属于唐关内道,位于京师长安之西。原州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至甘肃平凉一带,陇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地。此二州均在唐王朝广大的牧马场之内,原州尤为重要。《新唐书・百官志》三说:“麟德中,置八使,分总监坊。秦、兰、原、渭四州及河曲之地,凡监四十有八。”而以原州的行政长官领都监牧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关内道》三,原州云:“监牧,贞观中,自京师东赤岸泽移马牧于秦、渭二州之北,会州之南,兰州狄道县之西,置牧监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以管四使。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北使寄理原州城内,东宫使寄理原州城内。天宝中,诸使共有五十监:南使管十八监,西使管十六监,北使管七监,东宫使管九监。监牧地,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四百里。天宝十二年,诸监见在马总三十一万九千三百八十七匹,内一十三万三千五百九十八匹课马。”[3]由以上载可知,唐自太宗到玄宗的130年内,今日的陕西、甘肃一带的西北牧区是国家马政建设的中心地域。

二三十年间,韦衡由牧区的南使判官逐渐擢升为原州都督兼群牧都副使,与玄宗倚重国家马政和他本人长期生活在牧区、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关系密切。

 

墓志中有一段话简括地概述了唐前期养马业的历史:“初是贞观中,海内平定,偃革休兵,归马于陇之西,其数仅三千余匹,而太仆张万岁实修其职焉。自后又有特进王毛仲、太仆少卿张景顺,分彼正,更承渥恩。”文字虽短,却道出了唐王朝养马业的发轫之始和三位为唐前期养马业的建立和发展作业突出成绩的功臣。

唐代的太仆寺是国家管理马政的衙署,设卿一人,少卿二人等官员。“卿掌厩牧、辇舆之政,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4]。“太仆张万岁”,是初唐管理马政、领导养马业卓有成效的第一人,史籍无传。两《唐书・刘武周传》记张万岁于隋大业十三年随刘武周反隋起事,投靠突厥。高祖武德三年四月张万岁与尉迟敬德、寻相降唐(参见《新唐书・高祖本纪》)。

关于初唐养马之始,《新唐书・兵志》说:“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唐之初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其官领以太仆。……初,用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置八坊歧、豳、泾、宁间,地广千里。……万岁掌马久,恩信行于陇右。”宋朝王溥撰《唐会要》卷六十六“群牧使”下云:“贞观十五年,尚乘奉御张万岁除太仆少卿,勾当群牧,不入官衔,至麟德元年十二月免官。”是知张万岁典国家马政达23年之久。该书卷七十二“马”下有云:“张氏三代典群牧,恩信行于陇右,人以马岁为‘四齿’、‘两齿’,亦谓之‘背二向三’者,为张氏家讳‘岁’字者也。”[5]宋人高承在其所撰《事物纪原》卷十“虫鱼禽兽部・马齿”条下说:“《事始》曰,唐贞观中,有牝马三千匹,于陇西置群牧使。开元初,张万岁缉其政,恩信大行。既没,众以张氏讳,因以马岁为齿。”[6]

关于“特进王毛仲”,两《唐书》有传,高丽人。本起贱微,父子长伏事于临淄王李隆基。王为皇太子,“毛仲专知东宫驼马鹰狗等坊,未逾年,已至大将军,阶三品矣”。玄宗先天二年七月,因功”授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进封霍国公,实封五百户”。王毛仲部统严整,“于牧事尤力,娩息不訾。初监马二十四万,后乃至四十三万,牛羊皆数倍。莳茼麦、苜蓿千九百顷以御冬。市死畜,售绢八万。募严道僮千口为牧圉。检勒刍菽无漏隐,岁盈数万石”,“不三年,扈从东封,以诸牧马数万匹从,每色为一队,望如云锦,玄宗益喜。于岳下以宰相源乾曜、张说加左右丞相,毛仲加开府仪同三司。……又敕张说为《监牧颂》以美之”。王毛仲的得势与骄横引起了中官高力士等的憎恨。玄宗闻知王毛仲索甲仗于太原军器监后,恐其党震惧为乱,下诏将“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等远贬外州[7]。于开元十九年正月“杀〖FJF〗〖FJJ〗州别驾王毛仲。”      

王毛仲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起至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止,主持王朝马政凡18年,取得了载于史册的业绩。宪州,旧为楼烦监牧,“郡城,开元四年王毛仲筑”[8],为其一也。《新唐书・兵志》云:“自万岁失职,马政颇废,永隆中,夏州牧马之死失者十八万四千九百九十。景云二年,诏群牧岁出高品,御史按察之。开元初,国马益耗,太常少卿姜晦乃请以空名告身市马于六胡州,率三十匹雠一游击将军。命王毛仲领内外闲厩。九年又诏:‘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复缘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马,故骑射之士减曩时。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畜十马以上,免贴驿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赀。”这一改革旧的征役政策,鼓励人民养马诏令的出台,使养马业在传统的牧区逐渐复兴:“王毛仲既领闲厩,马稍稍复,始二十四万,至十三年乃四十三万。”马匹数量增殖很快,发展迅速。开元间,突厥数请和,开边塞,唐以金帛与胡马互市,“于河东、朔方、陇右牧之。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唐代畜养的大量马匹,首先充实军中,是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基础,也是唐王朝国力强盛的具体表象之一。

至于“太仆少卿张景顺”,墓志言其为王毛仲的副手而史籍无传可查。两《唐书》王君000传、吐蕃传记其于开元十四年为秦州都督,随王君000乘冰渡青海湖袭击吐蕃军获胜事。我们在杜甫的《天育骠骑歌》中,读到大诗人对他所养天育厩的骠骑骏马的吟颂:“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益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9]

由于王毛仲、张景顺等各级官员的管理到位和广大牧民的勤勉于事,“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最终形成了“秦、汉以来,唐马最盛”[10]的繁荣局面。

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是奉敕命题作文,颂扬王毛仲主马政时代陇右各牧监的政绩,张景顺、韦衡等列于其中。韦衡的结衔为:“陇州别驾、修武县男、东宫监牧。”(见《全唐文》卷二二六、《文苑英华》卷八六九等)。张说在序文中简略地回顾了周、秦、汉、魏的用马历史后说:“大唐接周、隋乱离之后,承天下征战之弊,鸠括残烬,仅得牝牡三千,从赤岸泽徙之陇右。始命太仆张万岁葺其政焉,而奕代载德,纂修其绪。肇自贞观,成于麟德,四十年间,马至七十万六千匹。置八使以董之,设四十八监以掌之,跨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析八监,布于河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于斯之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秦、汉之盛,未始闻也。”将初唐养马业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张万岁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接着笔锋一转:“张氏中废,马官乱职,或夷狄外攻,或师圉内寇。垂拱之后,二十余年,潜耗大半,所存盖寡。”讲武后执政时期养马业一度衰歇,紧接记玄宗于开元二年春,拣心腹王毛仲“领内外闲厩使”,高歌其家世、功勋、德行,“身不离于阙庭,令远行于牧”。叙其通晓养马的环境与技术,善识马性,培育了多种名马,供给于不同需要。开元“元年,牧马二十四万匹,十三年,乃四十三万匹,初有牛三万五千头,是年亦五万头。初有羊十一万二千口,是年乃亦二十八万六千口”。有此宏强的基础,玄宗东巡狩封泰山时,使用的仪仗马队“大驾百里,烟尘一色”,“行如动地,止若屯云”,雄伟壮观。班师回朝后,“上顾谓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监牧都副使张景顺曰:‘吾马几何其蕃育,卿之力也。’对曰:‘帝之福也,仲之令也,臣何力之有。’因具上其状。帝用嘉焉”。张说在文末用七位监牧使之口,十分具体地记述王毛仲任职期间在牧区实施的节支增收的手段和财、物数目,总结为八大政绩。他们是“明威将军、行右卫郎将、南使梁守忠,忠武将军、行左羽林中郎将、西使冯嘉泰,右千牛长、北使张知古,左骁卫中郎将兼盐州刺史、盐州监牧使张景遵,陇州别驾、修武县男、东宫监牧韦衡,都使判官、果毅齐琛,总监韦绩。”

张说的《牧监颂》证实了韦衡墓志关于“特进王毛仲、太仆少卿张景顺,分彼正,更承渥恩” [11]的述记和韦衡的职衔,于文献有征,诚无虚言。至于王毛仲的遭贬,墓志仅有一言:“主上复文武之旧业,惩张、王之失官。”则张景顺之罢职,与王毛仲同时。玄宗以韦衡久于马政职事,“且日使能,延升玉堂,特赐御膳,拜原州都督兼群牧都副使,以代景顺焉”,行太仆少卿之职能。

《全唐文》卷二三有玄宗于开元廿年七月二日所颁《幸北都制》,拟于是年十月行幸,便还西京。即墓志所云:开元“廿年,上将北巡太原,勒兵数十万骑”。时韦衡于洛阳,围绕玄宗出行鞍前马后做准备。“朝廷以公之力。加赐阶二等。仍令大农借第,光禄供馐,言陪出豫之行,日受不訾之宠”。惜未成行,因病于“十月九日,终于东京政平里”。据两《唐书》玄宗纪和《资治通鉴》卷二一三记载,开元二十年冬十月壬午(7日)上发东都;辛卯(16日)至潞州;辛丑(26日)至北都太原。由此看来,韦衡任原州都督兼群牧都副使一职前后仅二年而已。

 

 

赵骅撰志记韦衡之所出云:“自汉丞相至周逍遥公,凡九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孟四世孙贤,汉丞相、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生玄成,丞相。生宽,宽生育。育生浚,后汉尚书令。生豹,梓潼太守。生著,东汉相,孙胄,魏詹事、安城侯。三子:潜、穆、。潜号‘西眷’,穆号‘东眷’。”“东眷韦氏:穆曾孙楷,晋长乐、清河二郡守。生逵,慕容垂大长秋卿。生阆,字友观,避地蓟域,后魏太武召为咸阳太守。……子孙因自别为阆公房”。“逍遥公房出自阆弟子真嘉,后魏侍中、冯翊扶风二郡守。二子:旭、祉。旭,南幽州刺史、文惠公。二子:、叔裕”。“字敬远,后周逍遥公,号逍遥公房。八子:世康、、颐、仁基、艺、冲、约”。据表知,“原州都督”韦衡为逍遥公第六子艺之裔孙,表列其世系如下:

艺――彤――彦师――承徽――彦方――徵――衡――寂――岘。

由韦衡志知,此表系误排,彦师、彦方当是兄弟,应并列。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二云:“彤生彦师、彦方。师,抚州牧;生承徽,忠州刺史。彦方生徵、同。徵生衡、衍、衢,衡,原州都督;生寂,左司郎[中]、太府少卿。”韦衡墓志的出土证明了岑仲勉在校记中说“新表错排彦方以下五代于彦师子承徽之下,大误”,[12]是正确的。

墓志中韦衡的世系,赵骅与张渐所述相同,对照二志则略有补充:张渐言衡为之玄孙而所出自明,赵骅则记衡长子曰交云。则墓志记其世系为:

……彤―彦方―徽―衡―交云、交邕、寂。

韦衡墓志可以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局部的纠正与补充。

张渐撰志言韦衡之妻“谯郡夏侯氏,皇秘书监端之孙女也”。夏侯端见两《唐书》本传,隋末,与李渊结交,相友善,鼓励其起义师反隋。李渊入京城长安,授端秘书监之职。

墓志首句曰:“维唐获灵宝之元年”,其中有个“典故”。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说,天宝元年春正月初一,“上御勤政楼受朝贺,赦天下,改元”。“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见玄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宝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上遵号天宝字。’从之。二月,辛卯,上享玄元皇帝于新庙”。并把挖得宝符的函谷关所在桃林县改为灵宝县。“田同秀除朝散大夫,时人皆疑宝符同秀所为”。两《唐书》玄宗纪也有简略的记载。骗局成功,缘于“是时,神仙道家之说兴”[13]这是田同秀利用玄宗迷信道教而精心策划的一幕大获成功的欺君丑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墓志作者以为祥瑞,代年号而记之,可见“天宝灵符”事件影响之深广。

墓志撰文者赵骅,字云卿,两《唐书》有传,《旧唐书》作赵晔。不记其撰志时的微职“左领军卫仓曹参军”。《旧唐书》本传云:”晔志学,善属文。开元中,举进士。”然而,在《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14]与《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15]中,均不见其人。《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16]据岑仲勉说,将《全唐文》中《东都留台石柱记》的作者赵煜定为赵骅。我们可以在《唐代墓志汇编》[17]中见到他撰写的赵益志,撰于大历十四年,职衔是“祠部郎中”。墓志出土于洛阳,原为李根源“曲石精庐”所藏,现藏南京博物院[18]。他的书法见于李符彩志,书写于天宝元年,与韦衡志同时,职衔也是“领军卫仓曹参军”,墓志出土于洛阳,藏新安铁门“千唐志斋”[19]

另一篇墓志的作者“中书舍人张渐”,其人无传,在两《唐书》中凡7见。《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于盛唐散文作者群中依《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六等为洛阳人张渐立传,《全唐诗》录其诗一首。天宝十三载闰十一月,撰《皇第五孙女墓志》,志石出陕西长安,录文亦见《唐代墓志汇编》,墓志记其职衔为“中大夫、行中书舍人、翰林院待制、上柱国”。韦衡志作于同年正月。韦衡墓志的出土,发现了赵骅、张渐的遗作,为繁荣的唐代文苑增添了两朵芬芳的小花。

附韦衡墓志录文:

 

 

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原州诸军事检校原州都督群牧都副使赐紫金鱼袋赠太仆卿上柱国修武县开国男京兆韦府君墓志铭并序

左领军卫仓曹参军赵骅述

维唐获灵宝之元年,岁次壬午十月壬申二日癸酉朔,韦氏以六命之礼,五服之下,改葬我公于国北之邙山,缅也。公讳衡,字南岳,京兆杜陵人。帝高阳之苗裔,自汉丞相至周逍遥公,凡十九代,为关右盛族。始则朝廷让封,将慕夷齐之行;终乃山林不仕,独全巢许之节。此《孟子》所谓:“奋乎百代之上”者,非贤人,其能若是乎?公即逍遥公之裔子,隋齐州刺史讳彤之曾孙,皇苏州长史、修武县开国男讳彦方之孙,棣州蒲台县令、袭修武县开国男讳徵之子。隼出守,蒲璧入觐,四岳有佐唐之德,五等有尊周之功。苟不陨名,吾必谓之贵矣。公承累仁之丕业,迪前修之令闻。忠义根心,自然王佐之器;《诗》《书》在手,不假师资之学。天后时,公以和顺县主之子,居数载而不得调。由是以明养晦,知雄守雌,越在绮襦之间,独负凌云之志。中宗践祚,禄勋合亲,起家授宣州参军。寻充南使判官,非其好也。以功改原州都督府仓曹,又除殿中省尚辇、尚乘直长兼东宫群牧副使。大使之任,自亲马政,始简帝心。毕力乎泉荐之宜,致美乎星辰之祀。风霜不能易其操,夙夜未尝惮其勤,十五年间而马斯臧矣。迁陕王府谘议,转原州别驾,又换陇州,入为右骁卫中郎将兼检校西使。大使内掌环列,外司牧圉。寻以疾辞,复守官次。初是贞观中,海内平定,偃革休兵,归马于陇之西,其数仅三千余匹,而太仆张万岁实修其职焉。自后又有特进王毛仲、太仆少卿张景顺,分彼正,更承渥恩。岁月其除,颠覆身德。主上复文武之旧业,惩张、王之失官。知臣在君,慎择为务。乃以公久于其事,且日使能,延升玉堂,特赐御膳,拜原州都督兼群牧都副使,以代景顺焉。自阶闼之间,总乎野之外,百辟卿士,不谋同辞。上美则哲之明,下乐得人之盛。故其为政也,勤俭以率其下,宽简以临其人,厚赏以观其力,明罚以威其暴。故能帑盈其财,庾积其谷,蕃息且倍,颂声惟熙。廿年,上将北巡太原,勒兵数十万骑。公又齐其毛物,辩其戎田,六军精研,千里壮观。赫赫业业,如霆如雷,鸿棱乎外夷,耀武威于塞下。朝廷以公之力,加赐阶二等,仍令大农借第,光禄供馐,言陪出豫之行,日受不訾之宠。至若辩敏进,折旋为荣,才实天假,动台圣意。宜乎绝云霓、负青冥、阊阖、游紫庭,致吾君于仁寿,期与国而升降。无何寝疾,殆至弥留,良药出于禁中,恩命传于床下。天实不,有加无瘳。春秋五十有六,是岁冬十月九日,终于东京政平里。皇上闻而悼之,乃下诏曰:“故中大夫、使持节、都督原州诸军事、检校原州刺史、监牧都副使、上柱国、修武县开国男韦衡,才明干时,坚直为用。典五原之群,司六牧之,惠浃氓谣,功宣授职,宜追正仆,以备饰终。可赠太仆卿,赙绢三百匹,粟百石,钱五万,葬事官供。”凡所护丧,兼之归,哀荣典礼,特陪恒私。昔者刘累之挠二龙以事孔甲;造父之御八骏以德穆王。其后,范氏世为正卿,赵宗列于侯国。今公之子,一曰交云,袭修武县开国男。二曰交邕,获守前祀。未至大官,抑不其身,自他而有耀也。厥初宅兆,水或漱啮,永言孝思,是用改窆。仲尼出涕,独悲防墓之崩;原涉开阡,更学茂陵之道。铭曰:帝祚明德,降兹卿士;倬哉维公,实媚天子。出忠入孝,令问不已;牧马,王命是司。原隰,牛羊下来;蕃息十倍,受天之祺。于皇时巡,驾我骐;六师爰整,四夷震惧;莫匪尔庸,谅曰疏附。恩曰崇兮名日休,时不再兮年不留;伊山川之改卜,悲列列之行楸。 

前夫人范氏,亦因此窆。

 

 

唐故中大夫平凉郡都督陇右群牧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修武县开国男赠太仆卿韦公墓志铭并序。  中书舍人张渐纂。

昔豕韦氏角立霸国,瓜分宇县,宗庙血食,不绝如线者,千有余岁。至汉丞相,羸金著其炯诫,鸣玉传乎奕叶,盛德丕烈,贻厥后昆。公讳衡,周逍遥公之玄孙也。曾祖彤,隋齐、陵二州刺史。祖彦方,皇苏州长史、修武县开国男。父徽,皇棣州蒲台县令;妣和顺县主。公襟情朗迈,风韵遐举,据于道而勤于礼,言中清而行中伦。弱冠,以诸亲出身,解褐宣州参军,充南使判宫。敕授原州都督府仓曹参军,转授殿中省尚辇直长、尚乘直长。检校东宫群牧使,迁陕王府谘议,原、陇二州别驾。又迁右威卫中郎将、检校西使使,后授原州都督。公凡历官莅职,德立刑行,阜其财求,利其器用,懋乃卣绩,钦哉有成。故能讲驭东朝,聿修马政,剖符西土,骖驾隼。金紫炫乎印绶,名位袭其封爵。开元廿载十月九日寝疾,终于东京政平里之私第,春秋五十八。有诏赠太仆卿,丧葬官供,礼命优渥。言念方伯之理,褒升河海之任,以开[元]廿一载十月二日葬于北邙山平阴之原。属地势非顺,墨兆乖图,以天宝元载十月二日改窆于洛阳县清风乡之原。夫人谯郡君夏侯氏,皇秘书监端之孙女也。敷教,嗣徽彤管,进贤在虑,惠必及于小星;断织有闻,功不亏于大带。至天宝十有二载五月廿四日终于武德县之廨宇。有仲子交云,嗣修武县开国男;季子寂,任武德县丞。永怀孝思,式遵合,以天宝十三载正月十日窆于清风乡原之礼也。丧人无宝,爰崇及壤之仪;魂气有归,不陋广轮之制。铭曰:丞相之裔,太傅之孙;朱轮华毂,烂其盈门。陔兰夕陨,陇柏秋昏;既就三卜,长归九原。

 

注释: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后妃列传・韦皇后》,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2月,3486页。

[2]《新唐书・百官志》四・王府官:“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吁谋议事。”第1305页。

[3]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贺次君点校本,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59页。

[4]《新唐书・百官志》三・太仆寺,第1253页。

[5]宋・王薄《唐会要》,武英殿聚珍版,乾隆甲午(1774)年。

[6]文中“开元初”年号有误。张氏活跃于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见惜阴轩丛书本。

[7]参见唐玄宗《贬王毛仲诏》,《全唐文》卷三十,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第338页。

[8]后晋・刘〖FJF〗〖FJJ〗《旧唐书・地理志》二,中华书局标点本,1975年5月,第1486页。

[9]《全唐诗》卷二百十六,杜甫一,中华书局1960年,第2255页。

[10]《新唐书・兵志》,第1338页。

[11]《新唐书・马怀素传》:“太仆卿王毛仲奏罢内料。”第5682页。

[12]林宝《元和姓纂》,岑仲勉校记本,中华书局1994年月,第135页。

[13]《新唐书・礼乐志》三,第337页。

[14]马绪传编《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5年。

[15]韩理洲《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三秦出版社,1995年,第81页。

[16]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第583页。[17]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539页,第1818页。

[18]李希泌编《曲石精庐藏唐墓志》,齐鲁书社,1986年。

[19]武志远、郭建邦编《千唐志斋藏志》文物出版社,1983年。

 

(原载《碑林集刊》(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