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武周平定“营州之乱”相关人事补略

武周平定“营州之乱”相关人事补略

――以出土墓志材料为中心

 

赵振华    孙红飞

 

编辑部:请造一个字:(米工),替换文中1处,并取消()。

 

    武周“营州之乱”对国家政治军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武则天为确保东疆局势安定,派大军东伐并遣道师祷祀岳神祈求神兵助阵。朝廷连年用兵,将士征战边隅,伤亡惨重。近百年来洛阳、西安、山东等地出土参与讨击契丹叛乱和与之有关的重要人物墓志16方,其中多数是武将,也有文官和道士,以其不同的身份和各自担负的责任,为研究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起因和过程提供了鲜活的人物资料。

关键词  营州之乱;平定;墓志人物;武周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编号:10BZS01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新见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2009-JD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振华(1949-),上海人,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武周朝都督赵文失政,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乱起营州,攻城略地,破坏生产,祸害百姓,震荡华夏。近代以来,洛阳、西安、山东等地出土了当时遭遇祸乱、参与平定和与之有关的人物墓志16方。墓志人物中既有参与讨击契丹叛乱最高统帅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二十八将李多祚、阳玄基,高句丽族军人首领高质、高慈,又有地方县令王德表和请神兵助战的道士侯尊师等身份官职不同,职责任务各异。除了侯尊师南赴衡山道场,多驰骋于卢龙、辽西,惟高质高慈父子渡辽远讨,孤军入高句丽故地,陷身孤绝不救之境而毙于顽敌之屠戮。本文以墓志记述为中心兼及相关资料,以参事人物的鲜活经历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充实战乱与平息的历史细节。

 

  守武州别驾李寂

 

原是一位低秩文官,在泽州高平县尉任上,颇有治绩,被调往营州:“时营府初建,林胡不庭,剑及蓟门,檄飞榆塞,帷幄之任,是伫清人。营府都督赵晦远籍高风,思筹急务,奏议军事,帝曰尔谐。慷慨宣明主之威,谈笑却贤王之阵。加上柱国,又任许州扶沟县丞。”[1]这个赵晦就是赵,又称赵文,请求皇帝调来李寂的地方首脑。营州为上都督府,下设诸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五人,正八品下。就李寂先后所任县尉、县丞看,大概在都督府做参军事一类小官,居然有劳赵都督上朝廷争取来营府,固有其特长。《旧唐书・契丹传》云:“万岁通天中,万荣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俱为营州都督赵所侵侮,二人遂举兵杀,据营州作乱。”[2]《新唐书》记载了叛乱的具体日期: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壬子,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陷营州,杀都督赵文。”[3]由此志可见营州地方始终很不太平,赵帅十分关注本州军务和当地情治。所谓“侵侮”云云,大概是作乱的一个口实。

 

  大弘道观主三洞法师侯尊师

 

出身地方官员家庭,龙朔二年(662)在郑州崇灵观出家,拜师中岳太一观刘合尊师、嵩阳观黄尊师,研习道经,操行逾坚,德业惟峻。高宗永隆二年(681),皇家于洛阳置弘道观,有制博召名德,侯尊师应制而居。营州叛乱初起,为了出师得胜大军凯旋,朝廷利用佛道两家的宗教法力祈求神明庇佑,武皇冀请五岳主尊遣天神之兵助役。颇得赏识的侯尊师于东都奔赴南岳衡山道场,奉为皇帝虔修法事,仰祈神兵天将大施法力冥助却敌:“通天年,契丹叛逆,有敕祈五岳恩请神兵冥助,尊师衔命衡霍,遂致昭感”[4]同时听命于朝廷互动密切常作法事的华严宗师康法藏在洛阳布置观音像行道,持诵“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以保护自己破灭敌人。“此神兵之扫除,盖慈力之加被”[5]武则天迷信天意鬼神,祷祀岳神祈求神兵助阵,以法师“诅咒”敌寇为求胜法宝。试以今日观之,是事国家政务如同儿戏。

 

  大总管李多祚

 

两唐书有传,东北族酋长,骁勇善射。少以军功历位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大将军裴行俭知人善任,麾下有一批智勇双全的名将:“其在军麾,择帐下之士,则有张知运、薛讷、阎敬客、甘元、裴思谅、王智方、吕休、刘元意”;引偏裨之将,则有程务挺、张虔勖、李多祚、黑齿常之等[6]万岁通天元年五月,营州契丹反,武皇“命鹰扬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7]各率其军诸道并进出讨,李、麻分兵在各自的战场。李多祚后来遇祸于玄武楼事变,其墓志于1990年出土于洛阳龙门[8]惜未叙其生平历事,大概与其于景龙元年(707)追随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失败被杀,死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权争变乱有关。近年《唐李多祚妃杨氏墓志》[9]亦已问世。李在平叛中的作用表现,《刘庭训墓志》略有所载。

 

  岩邑府果毅都尉刘庭训

 

亦为奉朝廷诏令远征的将士,李多祚麾下的中秩武官。墓志叙主帅指挥有方,诸将阵前奋勇。刘果毅俘获甚众,驱逐西来,献虏于朝:“属契丹作梗,侵扰边陲,恃蚊蚋之师,系雷霆之怒,是以天子按剑,将军奋戈。大总管李多祚奏公为谋主,星卸电迈,传风驱,行观细柳之营,坐指长榆之塞。公智如泉涌,势若转圆,曾未浃辰,丑徒斯溃,假有余烬,窜谷潜山。公示之以吉凶,谕之以威福,射貂骑马,趋魏阙以驰诚;群羊负鱼,入金门而献款。遂授通乐府果毅。”[10]李多祚重用刘庭训,临阵讨击,战后招怀,俘获军士和百姓使投诚归顺,诱驱内入成为移民。

 

  易州修政府左果毅裴思简

 

近年洛阳出土《唐裴府君夫人李氏墓志》[11],叙其为战斗阵亡军官遗孀。墓志片段记载其夫、易州修政府左果毅裴思简系东征二十八将之一的麻仁节的部下。营州兵变,叛军南下渝关,直扑平州首城卢龙。武皇遣将军曹仁师、麻仁节等迎击,双方军队大战于碣石山的黄獐谷(史称“西硖石”),官军遭到毁灭性打击。《通典・边防典》简述其事云:“武太后万岁通天初,其帅李尽忠、孙万荣陷营州,自称为可汗,司农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败于西峡石黄獐谷,仁节死焉。”[12]黄獐谷地势险要,李尽忠诱敌深入,官军蚁聚,遭遇伏击,山林生疏,进退无路。墓志云:“圣历中,林胡不龚,皇赫斯怒,乃命我大将军麻仁节而讨袭焉。公志著忠勤,忘家忧国,时充总管,实在戎行。彼苍者天,曾未悔祸,全军遂没,兰艾俱尽,呜呼哀哉!”裴思简随全军覆亡于战阵弃尸荒山,露骨中野永不回归了。故其妻去世后,孤身独葬于邙山。墓志所记“圣历”年号时距平息叛乱已经年余,略记其时而已。

 

  右武威卫绛川府左果毅都尉长上王

 

出身于军官家庭,垂拱二年(686)出仕为小军官。载初元年(689),应制武举及第,改授右武威卫绛川府左果毅都尉长上。墓志叙其于辽西剿荡氛秽:“万岁通天元年,救援平州立功,制授游击将军守右羽林卫翊府中郎将。又奉敕充讨击契丹副使。惟公武烈,作镇渔阳,若马敦之固城,耿恭之在疏勒,无劳燧象,不骋牛,入守带垣,出交锋战。卒得烟销蓟北,雾静辽西,百姓安全,公之计力。”[13]联系墓志铭的“骇鲸决网,卢龙静波”可知,对黄獐谷之役实施救援是其劳绩之一。大足元年(701),制授右武威卫将军、检校胜州都督。长安二年(702),这位将军牺牲在与来犯突厥苦斗的胜州战场,英勇悲壮,终年51岁。和高质高慈父子一样,“惟公死勤王事,遽轸皇情,御制圣文,使人吊祭,其于,特异古今”。赠官赐财封妻荫子,马革裹尸礼葬邙山。

 

  左武卫中郎将李释子

 

近年洛阳新出其墓志,为洛阳理工大学收藏。墓志录文见于有关论文的披露[14]墓志拓本随后著录于专书[15]志主节镇一方,官运悠长,建功于盛唐边陲而不见于文献记载。墓志云:“万岁之际,敕授左武卫中侯。时河北孙万斩、何阿小等,蚁集卢龙,蜂飞冀(夺一字),载完兵格,振荡京辇。辇(衍字)帝知公有良、平之筹,特追引见。面赐紫袍金带并金龟袋,罗衣两副,弓刀、甲铠、矛等各一具。又赐药三袋,帝曰:‘卿戴此药,矢石患不到卿身。’诏曰:‘闻有将略,堪委专征,若隶诸军,不申其勇。宜假一中郎将,别作一军,进退取舍,任其方略。加以宠锡,授钺专征。’公仗剑畜忿,志不全生。擗辕门,被甲铠,潜师直进,出空虚之地。秋七月,将袭于冀。摧凶陷锐,执讯获丑,生获元帅,斩首万级。群寇惊骇,波清海隅。回授右豹韬卫左郎将,又进左武卫左郎将,又充朔方军副使。”武皇善于选帅,给予独立的军权,封将军赐宝物的器重与激奖,成功勉励李释子临阵施谋,奋勇歼敌如神兵电扫

 

  行登州司马王庆

 

志主为一介平民以受到丘孝忠的赏识而施展抱负。丘刺史是位武将,贞观十九年(645)二月,舆驾发洛阳,随太宗亲征高句丽。五月,唐将拔卑沙城,“分遣总管丘孝忠、古神感耀兵于鸭渌水”[16]以震慑敌人。贞观二十一年三月伐高句丽,诸路大军分道进发。“九月遣宋州刺史王波利、中郎将丘孝忠,发江南十二州造入海大船及船三百五十艘,将征高丽”[17]因功而升迁。龙朔初(661),莱州刺史丘孝忠以清谈之客王庆为干才,在从山东半岛北部靠海的黄县和登州以舟师济海进军辽川征讨高句丽时,智囊王庆时年23岁,在军中制定谋略,“阅赏酬庸,拜上柱国。军罢,敕授昭武校尉、营州都督府泸河镇将。”后为雅州和川镇将。“万岁通天元年,白虏趑趄,锋交碣石,青林失律,火照甘泉。天子诏左卫将军薛讷绝海长驱,掩其巢穴,飞挽粟,雾集登莱。监军御史范玄成与公素游,揖公清干,且以元佐务简,得兼统押,乃密表驰奏,朝廷许焉。俄除朝议郎、行登州司马,仍充南运使。恩命光临,饬躬就列,情勒悦使,义笃均劳,(米工)粟齐山,飞云蔽海,三军叹美,佥曰得人。圣历中,运停还任。”[18]契丹乱起之年,王庆已经58岁,这位武将初步老年而精力犹在。所谓“锋交碣石”云云,系当年官军在碣石山黄獐谷的一场败仗。于是朝廷令将军薛讷乘楼船战舸自登州、蓬莱泛海而往,直北歼敌。时处非常时期,后勤保障格外重要。王庆得知交范玄成向朝廷密奏举荐为统押使专督海运,擢为司马,成为登州参赞军务的长官,将周边地区集中于登莱的粮草,船载至前线。即墓志铭所谓“方舟转馕,辽水无极”。复习当年献策于丘孝忠麾下,参与登州海运军队的旧事。至“圣历中,运停还任”,充南运使前后三年。

 

  冀州枣强县令裴同

 

出身于周隋两朝的累世官宦之家,五任县令,60多岁时“又除冀州枣强县令。会林胡作衅,来侵冀方,负豺狼之心,肆蜂趸之毒,凭凌我邑,挠乱我黔黎。公气摩青霄,诚贯白日,率疲弊之卒,当勇锐之师,悬门以拒攻,浚堑以坚守,发言则三军挟纩,转斗则群凶解围。呜呼!执忠不回,司马俄而握节;临难无苟,仲由于是结缨。以万岁通天二年六月廿一日薨于官第,春秋六十有五”[19]。冀州是契丹乱军攻击劫掠惨遭沦陷的主要地区,万岁通天元年“冬十月,孙万斩攻陷冀州,刺史陆宝积死之。十一月,又陷瀛州属县。”[20]老县令运筹帷幄,高墙深池,战前动员,誓死守城,阻敌于外,苦斗八个月,终因积日劳瘁而死于官舍,感人泣下。当时,枣强城内甚至出现了“负尸而汲,折骸而爨”(墓志铭语)的艰难境况。

长官在胜利的曙光来临之际溘然逝世,震动当地。噩耗上传,武皇伤恻,乃下诏曰:“皇帝咨尔故枣强县令裴某,筹略迈古,义勇冠时,天不吊余,碎此奇宝。可赠使持节、随州诸军事、随州刺史、上柱国。”县级官吏身后膺此殊荣,是特殊时期的朝廷表彰,以赠列诸侯,弘扬英威来鼓励官民同仇敌忾共克时艰。开元廿一年(733),夫妇合葬于洛阳邙山。

 

一○  清边西道前军大总管阎虔福

 

大概也是东征二十八将之一。当时契丹叛军势力非常猖獗,除占据营、檀二州外又陷冀州、幽州,屠赵州,官军极为恐慌。这篇墓志叙远讨“营州之乱”祸首的特点是以主要率军之将张玄遇、麻仁节为贼所虏士卒尽死,王孝杰与所率十八万兵坠谷碎身同填崖壑,建安王武攸宜龟缩渔阳城惧不出阵狼狈周章,河内王武懿宗委弃军资临敌卖阵退逃相州、契丹遂进屠赵州的败绩为反衬,极力彰扬阎帅于辽西以偏师出击于敌后、断其退路、战役取胜朝廷嘉奖的功勋:“寻转檀州刺史,仍为清边西道前军大总管。属契丹贼帅李尽灭等作乱,将军张玄遇师于前,尚书王孝杰丧元于后,幽州总管建安王严城昼掩,神兵总管河内王弃甲宵归,屠陷我冀方,侵轶我河朔,百姓走险而聚,天子当宁不怡,朝廷劳于旰食,亭侯疲于奔命。当是也,公以偏师,独当巨寇,挫其南侵之势,断其北归之迹。单于系颈而受馘,林胡举落而面内。燕蓟解倒悬之难,赵魏忘左衽之忧,实惟公之力也。帝念元功,载锡休命,拜右玉钤卫大将军、上柱国,封渔阳县开国子。”[21]埋铭据实而书东征大将几位核心人物的败亡事迹,以墓志因随葬不见天日而无所顾忌。近年有论文揭示此志的价值[22]

 

一一  清边军总管阳玄基

 

墓志石藏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该队已发表拓本并作初步研究[23]之前,墓志拓本两见著录[24]研究文章也有两种[25]《资治通鉴》错记志主为同音字“杨玄基”,《新唐书》或作“杨玄基”,或作“阳基”。《阳玄基墓志》云:“仍借紫兼充清边军总管。时逆贼何阿小陷没冀州,君兵有二千,骑盈数百,权谋间发,秘略潜施,杀张角于山东,斩陈余于水上。圣历元年,授三品左鹰扬卫将军。”能征善战的阳将军在平乱中所起重要作用可与《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呼应:孙万荣消灭了张玄遇、曹仁师、麻仁节和王孝杰的队伍以后,乘胜率其众入幽州,屠城剽邑,杀掠人吏。万岁通天二年八月,“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水东。”甲午,孙万荣为奴所杀[26]而《册府元龟》则叙为“东兵道总管扬玄基”[27]所谓清边军、神兵道、东兵道,其实一也。

 

一二  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

 

此公两唐书有传,并州文水人,武则天亲侄。据《旧唐书》记载,天授元年(690)九月,武氏称帝,改唐为周,被封为河内郡王。契丹贼帅孙万荣寇河北一年以后的万岁通天二年五月,朝廷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六月,率军至赵州,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冀州,就心惊胆战,遂仓促退兵至相州,军需物资损失惨重。武皇任用非才,贻误军国。乱平后令懿宗安抚河北诸州,此人性情残暴,“百姓有胁从贼众后得归来者,懿宗以为同反,总杀之,仍生刳其胆,后行刑,血流盈前,言笑自若。”河北百姓把他与在冀州滥杀士女的契丹先锋何阿小并称“两何”,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真是狠毒至极。已往西安出土武皇亲侄《武懿宗墓志》亦叙其总领此役,任“神兵军大总管。……暨林胡作患,草窃幽燕,师兵总乎出律,料敌期乎善战”[28]显系谀墓之词。

 

一三  节度管记张说

 

文学家,政治家,三任宰相,两唐书有传。1999年秋,洛阳市伊川县万安山南麓出土《唐尚书左承相燕国公赠太师张说墓志》[29]石现藏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30]营州之乱初起,年方30岁的张说就作为建安王武攸宜麾下的管记,随军出征,撰写战地文书。《张燕公集》和《全唐文》所收《为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奏失利表》、《为建安王谢赐衣及药表》、《为建安王让羽林卫大将军兼检校司宾卿表》,《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等文,都是这位低秩文翰职官为主帅武攸宜、武懿宗所作公文,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记叙契丹南下剽掠,涂炭生灵,自河北道营州、安东都护府蔓延于冀州,广大地区惨遭契丹铁蹄蹂躏。“燕南诸城,十仅存一,河朔之地,人挟两端”[31]朝廷统治秩序顷刻崩弛。清边道总管王孝杰兵败东硖石之状,亦由张说驰奏其事于武皇[32]

 

一四  瀛州文安县令王德表

 

墓志已有学者研究过[33]。孙万荣南掠破城,文安县令王德表一度被俘,潜逃幽州筹谋献策,前导官军讨剿凶寇:“属狂寇孙万斩等作梗燕垂,公县当冲要,途交水陆,按剧若闲,军兴是赖。既乃犬羊之党,侵围城邑,公励声抗节,誓志坚守。而孤城无援,俄陷凶威,虽白刃交临,竟无所屈。贼等惮公忠烈,不之加害,寻为俘系,幽于虏庭。潜图背逆,夕遁幽府,遂首陈谋议,唱导官军。廓清巨孽,公之力也。清边道大总管建安郡王奏公忠果特异,请加超奖,仍命军司,优以钱帛。瀛州刺史高平郡王神兵军大总管河内郡王等,复以公化若神君,功逾健令,咸嘉其事,时即奏闻。”[34]孙万荣于万岁通天元年十月“遣别帅骆务整、何阿小为前锋,攻陷冀州,杀刺史陆宝积,屠吏居数千人;又攻瀛州,河北震动”[35]在十一月。万岁通天二年五月,武皇命武懿宗、娄师德、沙吒忠义等将兵二十万击贼。“万荣锐甚,鼓而南,残瀛州属县,恣肆无所惮”,显然墓志所述年逾古稀的王县令的传奇经历发生在这几个月。正当其肆掠无厌时,是年六月,“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奚军掩其尾,契丹大败,获何阿小,降别将李楷固、骆务整,收仗械如积[36]又经两战,孙万荣兵尽逃窜,为家奴斩首,契丹入寇之乱至此基本结束。

 

一五  行左金吾卫大将军高质和行左豹韬卫郎将高慈

 

洛阳近现代先后出土的唐代高质[37]、高慈[38]父子墓志,记载了其先祖辅佐朱蒙王建立高句丽国、十九代祖高密受赐国王高姓和金文铁券世代为莫离支、头大兄的家族历史[39]高宗乾封三年(668)灭高句丽,高质率兄弟举家归款唐朝为将军、西征吐蕃北御突厥不断升迁。万岁通天元年五月朝廷任命高质为泸河道讨击大使,仍充清边东军总管,大概是东征二十八将之一。子高慈奉敕从行这支由高句丽人组成的军队骤发前敌打到辽东“以二千余兵,击数万之众”,其中的女将也骁勇善战。缘破契丹功,朝廷于万岁通天二年正月优授高质为左玉钤卫大将军,高慈为行左豹韬卫翊府郎将。高质“抚巡士众,推以赤心。宣布威恩,得其死力……但凶狂日炽,救援不臻。众寡力殊,安危势倍。城孤地绝,兵尽矢穷。日夜攻围,卒从陷没。为虏所执,词色懔然。不屈凶威,遂被屠害。以万岁通天二年五月廿三日,薨于磨米城,春秋七十有二。”高慈“寻以寇贼凭陵,昼夜攻逼,地孤阔,粮尽矢殚。视死犹生,志气弥励。父子俱陷,不屈贼庭。以万岁通天二年五月廿三日终于磨米城南,春秋卅有三。”高氏父子与贼苦战一年为国牺牲后,诏制频颁赠赙丰厚,官给墓域礼葬邙山。为表崇前烈抚喻后来,特敕依照已往高句丽实行的官职世袭制度,犒锡其子孙。

 

余论

 

国家设立营州上都督府,依然难以制服契丹、奚人。兵乱前,当地已经很不太平,时有军事冲突。在营州任参军事李寂,为赵文思筹急务奏议军事赵率政理乖方,暴乱趁势而发。

武皇为维持统治,不惜代价投入巨大兵力,采取了多种手段以确保打赢这场战争。一方面派遣道教法师若侯尊师等分赴五岳道场祈救于神明,天助神兵。一方面以皇侄“春官尚书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纳言姚为副,以备契丹”[40]作为防线,屯兵策应。先后委皇侄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委皇侄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总兵东征。于洛阳城东的白马寺亲自设宴为攸宜饯行[41]以示对打击侵略之非常关切。所遣二十八将中,有身经百战而必胜的高级指挥官大将军李多祚、将军阳玄基,有率偏师出击于敌后得胜的前军大总管阎虔福。一方面对于契丹侵袭骚扰地区,“驱关陇之马,引淮海之饷[42]以供军需,将粮草集中于登州莱州,由专督渤海大船运粮的南运使王庆主管。武皇知人善任,单独召见的形式激励东征将帅,关怀备至,极具用心。如擢拔左武卫中侯李释子为左武卫中郎将,赏赐将军装备与创伤药物以防不虞,使之率先士卒冲锋陷阵生获元帅斩首万级。褒赏破契丹立功将士,如高质高慈父子有战得胜即封官加爵,赏赐衣物;死勤王事则御制圣文赠官褒宠,遣官吊祭赏赐万端,给烈士家属以极大安慰。然而战争酷烈,若将军裴思简等与敌阵战牺牲而尸骸无归者不知凡几。在可歌可泣的人物中,还有救援平州作镇渔阳平定一方的果毅都尉王;有临阵讨击战后招怀移民内入的果毅都尉刘庭训;有誓死守城劳瘁而卒的老县令裴同;有年逾古稀前导官军讨剿凶寇的县令王德表;有执笔于大总管麾下搜集军情战况及时上报信息的管记张说。

战事以朝廷的决策和各色人物的参与,使李尽忠、孙万荣、何阿小等渠凶的先后受戮、俘获、投降而于万岁通天二年六月告终。

原载《碑林集刊》18辑,三秦出版社2012年。

 

 

[1]洛阳古代艺术馆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9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25页。

[2]《旧唐书》卷一九九下,中华书局1975年,5350页。

[3]《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纪》,中华书局1975年,115页。

[4]《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9册,第24页。

[5]《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印赠,19903月,第五十册,第283页。

[6](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二二八,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二册,第1018页中栏。

[7]《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第125页。

[8]张乃翥 张成渝《洛阳龙门山出土的唐李多祚墓志》,《考古》199912期,第77页。

[9]赵君平、赵文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319页。

[10]《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0册,第9页。

[11]赵振华、王倩文《<唐裴思简夫人李氏墓志>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期。

[12](唐)杜佑撰《通典》卷一九四,《边防十》,岳麓书社1995年,第2761页。

[13]罗振玉《邙洛冢墓遗文三编》,《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1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第14129―14131页。

[14]张乃翥:《裴怀古、李释子、和守阳墓志所见盛唐边政之经略》,《西域研究》2005年2期,第27页。

[15]《河洛墓刻拾零》,第271页。

[16](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一一七,《帝王部・亲征第二》,中华书局1960年,第2册,第1401页下栏

[17]《册府元龟》卷九八五,《外臣部・征讨第四》,第12册,第11571页下栏

[18]王司礼等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江苏山东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6页。

[19]《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0册,第77页。

[20]《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纪》,第126页。

[21]《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8册,第103页。

[22]刘连香《阎虔福与武周两次平叛》,《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195页。

[2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洛阳新获墓志续编》,科学出版社2008,第75、363页

[24]《河洛墓刻拾零》,第174页。《书法丛刊》2005年第6期,第54页。

[25]张乃翥《裴怀古、李释子、和守阳墓志所见盛唐边政之经略》,《西域研究》2005年2期,第27页。吕九卿《试探武周阳玄基墓志中的若干问题》,《武则天与神都洛阳》,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333页。

[26]《资治通鉴》卷第二六,中华书局1997年,第1658页,上栏。

[27]《册府元龟》卷九八六,《外臣部・征讨第五》,第12册,第11581页。

[28]吴刚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三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32页。

[29]赵君平《唐张说墓志述要》,《书法丛刊》2000年第3期。

[30]李献奇《唐张说墓志考释》,《文物》2000年第10期。

[31]《全唐文》卷二二四,张说:《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第二册,第996页下栏。

[32]《旧唐书》卷九三,《王孝杰传》,第2977页。

[33]陈尚君《跋王之涣祖父王德表、妻李氏墓志》,《文学遗产》19876期,第125页。

[34]《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7册,第150页。

[35]《资治通鉴》卷二○五,第1655页,上栏。

[36]《新唐书》卷二一九,《北狄传・契丹传》第6169页。

[37]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79页。

[38]《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七册,第169页。

[39]赵振华  闵庚三《唐高质、高慈父子墓志研究》,《东北史地》2009年2期,第2133页。

[40]《新唐书》卷四,《则天顺圣武皇后纪》,第96页。

[41]《新唐书》卷二○六,《外戚传•武士传附承嗣传》:“攸宜历同州刺史,万岁通天初,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讨契丹,后亲饯白马寺,师无功还,拜左羽林大将军。”第5839页。

[42]《全唐文》卷二二二,张说《为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奏失利表》,第二册,第990页下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