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考古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洛文化研究 > 河洛考古

洛阳新出唐张具瞻墓志考释

洛阳新出唐张具瞻墓志考释


毛阳光

洛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南洛阳 471022

 

  :洛阳新近出土的《张具瞻墓志》记载了张具瞻生平仕宦的情况,事涉玄宗时期许多著名大臣,其经历也对唐玄宗时期中外交流的史事有所反映。而结合洛阳邙山出土其家族其他成员的墓志,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化背景在其家族繁衍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洛阳;唐;张具瞻

中图分类号:K87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09)01-0000-00

收稿日期:2009-12-24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洛阳新出土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2000-2006)”(2007BKG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毛阳光(1973―),河南郑州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区域文化。

 

张具瞻其人,其名见于唐御史台精舍题名碑,1(卷二,P73,卷三,P110P113郎官石柱也有其题名,2(卷一《左司郎中》P12可见其先后在御史台和尚书省任职。但史传中对其事迹并无记载,连清代擅长考订唐代人物的赵钺、劳格也指出张具瞻事迹“无考”。所幸的是:张具瞻墓志及其妻韦氏墓志近年出土于洛阳邙山,其墓志记载对于唐代玄宗时期史事有所补充。另外,其家族成员墓志在洛阳多有出土,通过对这些墓志的综合研究,可以反映出这支官僚士大夫家族的文化背景。故笔者这里不揣浅陋,对两方墓志略作考释,庶几方家教正之。

唐故兵部郎中张公墓志铭并序

嗣子奉述 次子栩书

维天宝七载岁次戊子二月四日,朝议大夫尚书兵部郎中张公殁于西京长兴里之私第,春秋六十四。嗣子等泣血茹哀,奉先人灵以其载五月庚午朔三日壬申于东京邙山先茔之次,成旧志也。我祖得姓,其来甚远。诗美张仲,史称留侯。竹帛垂芳,英贤间出。公讳具瞻,安定人也。高祖讳忠敏,随江州刺史。曾祖讳文会,随洛州长史。大父讳处节。皇朝常州录事参军。烈考讳克茂,皇朝滁州刺史,皆先达之良也。弓裘世业,礼乐本源。小往将戡翼于掾曹,大来则建于州伯。公滁州府君之长子,爰自佩,卓然不群。秀气禀河岳之精,雄材资栋梁之质。体貌端肃,风神酝藉。束带立朝,衣冠伟如也。年十岁以门子补斋郎,南郊行事放选,解褐授郑州新郑县尉员外置同正员。未逾弱冠之年,以就神仙之位。洎两考敕停员外官,明年选授扬州大都府参军。时相国姚元崇出为此州长史,有知人之鉴,参入幕之谋。又与本道采访使御史张行璋充判官。风参台,挚并秋隼。其后丁父忧去职。莪蒿在,创巨集身。私庭之间,多有孝感。服阕,自调选判入高等,授绛州录事参军。纪纲雄藩,官是六联之首;盘错利器,声弛三晋之间。本道按察使御史马光叔、郭庭倩继踵而来,闻风相得。或以课最举,或以清白升。及辞满从调,小冢宰苏晋见非常伦,署以密启。寻有诏除监察御史里行。一考正除监察,河北覆屯户,河南按囚徒。迁殿中侍御史监左藏库。先是诸蕃酋长归化京师,冒以殊恩,滥请赐物。公因弹劾,尽欲勾征。虽豸冠之威,本以纠慝。而狼心之党,率皆好利。阙庭上诉者数十百人。圣虑惟征,抚柔在远,遂贬公汴州开封县令。诏曰骋乎刀笔,致此剥收。宜分逐鸟之威,以奖字人之目,盖明其非罪也。无何,恩敕量移授太原府清源县令,转河南府阳翟县令。政行三色,望在九迁。惠化及于黎,芳猷闻于辇毂。丁内艰去职,复如滁州府君之丧,礼也。及终制又调选。时席吏部以公名闻,郎官状举。制授尚书职方员外郎。登鸳鹭之行,会星辰之气,司地理辩方名。转兵部员外郎加朱绂,迁库部郎中,历左司郎中,又迁兵部郎中。能事肃乎天兵,高名归其武库。是资起草,久叶弥伦。方欲辉映凤池,图画麟阁。岂其树善而夺永年。於戏,栩不天,载集荼蓼。惟先人纽三才之美,总百行之名。文以诡俗,学以究精。外发英姿,内崇明略。志保家国,风生台阁。淬剑激贪,饮水重诺。峻吾节以耿介,从王事以咨度。故口无择言,目不忤视。渊默道性,发扬儒风。退则安贞,进无矫举。高冠长剑,不介宠以骄人;骏马玉珂,且寄情于外物。议者不知海量,空挹山高,以为坐致台鼎之司,将复伊咎之。天孤善愿,报应之理,岂其测耶?藐是孤痛失严荫,缅惟畴日。访彼禅门,有怀山林。欲弃轩冕,小子重过庭之训笃;视膳之心,常与母氏极谏。是以大人即冥之时,不得成壮志也。呜呼,我严考谦履礼,信依仁。事主尽忠,事亲惟孝。不欺暗室,岂负神明。何图未至悬车之年,遽逢瞰室之祸。藐尔孤孑,不如无生。悠悠苍天,泣血奚诉。是以验伏龟之兆,启卧龙之茔。卤簿齐驱,方厢双引,送终之礼,君臣之义在焉。凡有遗体五人,年长者曰,前任临汝郡郏城县尉。亚曰栩,前任左千牛卫胄曹参军。次曰前任河南郡修武县尉。仲曰翔,前任济王府参军。幼曰,今春得留唱右内率府录事参军。女一人,嫁为龙门县尉韦登妻。等追惟义方,矧可崇构。昊天罔极,以切终身之忧,柴骨余生,奚从陟岵之望。魂行靡怙,无归。庶凭斯文,以见精爽。故不假词于作者,贵叙事以长思。铭曰:

惟我烈考,生乎圣唐。高标人杰,独擅词场。三迁御史,五拜仙郎。青蒲伏奏,朱绂斯皇。考以养亲,忠以事主。亟司中外,载考钟鼓。大材犹屈,小往奚。惜哉壮志未遂,轻举,南洛旧川,北邙古陌。二代卜葬,千龄永隔。垅云下兮不飞,山月隐兮初魄。心所悲兮霜露,手亲植兮松。呜呼哀哉,惟我  祖皇考,千秋万岁,同归于灵真之宅。

大唐故兵部郎中张府君夫人华原县君韦氏志铭

尚书刑部员外郎程皓撰

皇唐宝应二年六月六日,故兵部郎中张具瞻夫人华原县君即世于扬州六合县之混成观,书时也。夫人皇朝考功郎中琼之息女,年十八归我郎中,凡享年四百廿四甲子,书寿也。积德高闱,作嫔清族,佩服囗婉,承舅姑。岂无其养,所重者敬,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既敬而安,妇道终矣。夫人宿植智,了悟真如,及丧所天,入禅寂,外礼成训,内和为则。生子五人,皆缵复先业,不陨名教,可谓有始有卒,宜其硕大吾门矣。长子曰,见任监察御史;次子曰翔,见任大理评事。绣衣立朝,轩求瘼,绅之士,以为美谈。郎中先卜葬于邙山,夫人后寓殡于广陵。等匍匐旅榇,泣血终天。卜兆既从,归来同穴。呜呼哀哉!大历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合于郎中旧茔。从周礼也。铭曰:

天荣者寿,世载者德,而今见焉。自古鲜克,哲妇则兮,从夫以顺,教子以慈,而今闻焉。自古难为,贤母仪兮,以德以寿,曰慈曰顺,而今具焉。仁声独震,垂家训兮。二连匍匐,万里称嗟,而今焉。孝行无涯,照国华兮。

大理主簿豆卢巽书

 

根据墓志记载,张具瞻乃安定人,安定是唐代张姓的郡望之一。3卷五,P584其高祖张忠敏,隋朝任江州刺史。曾祖张文会,隋曾任洛州长史。进入唐代之后,张具瞻的祖父张处节曾任常州录事参军。张具瞻之父张克茂,曾任滁州刺史。张克茂任职滁州的时间,《唐刺史考全编》卷一二五依据《张墓志》、《张翔墓志》的记载推测为玄宗开元年间。4](P1707)然而张具瞻10岁就以门荫的方式充任斋郎,斋郎是五、六品以上官员子弟初入仕时担任的职务,主要为祭祀服务。这表明张具瞻是因为其父的官品而被选为斋郎的,所以张克茂刺滁州的时间当在武后统治的延载、证圣年间。另外,张具瞻还有叔父张齐丘,曾任齐州山茌县丞。其墓志出土于民国时期,现存洛阳古代艺术馆。5(开元052《唐齐州山茌县丞张府君墓志铭并序》,P1189)其墓志对其先世这样记载:高祖张伏,魏任威厉将军、散骑常侍。曾祖张敏,北周任勋州司马,荆、邓、寿三州司马,亳州长史等职。祖父张文会,武德年间曾任郑县令、通事舍人、幽、原二州长史,同州别驾、洛州长史等职。与《张具瞻墓志》内容相比较,两者有小的差异,而《张齐丘墓志》记载张氏先世更为详尽充实。

此后,借助唐朝南郊祭祀典礼的机会,张具瞻获得了铨选的资格,后张具瞻任郑州新郑县尉员外置同正员,因而墓志称其“未逾弱冠之年,以就神仙之位。”之后又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而此时中书令姚崇由于得罪了太平公主而被贬,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这是在睿宗先天元年,则张具瞻此时在姚崇幕下任职。6](卷九六《姚崇传》,P3023此后,张具瞻又充任了淮南道采访使张行璋的判官。此后,因其父张克茂去世而丁忧。服阙后,选任绛州录事参军,由于工作出色,河东道两任按察使马光叔、郭庭倩对张具瞻都非常赏识。

任职期满后,张具瞻得到了朝中大臣苏晋的推荐。苏晋是玄宗时期著名的文臣,以文辞著称,他曾任吏部侍郎,因而墓志称其为小冢宰。他负责典选举,史书称“晋独事赏拔,当时誉之。7](卷一二八《苏晋传》,P4458由于苏晋的举荐,张具瞻担任了监察御史里行,之后又先后赴河北、河南按覆监察屯田和囚徒情况,最终升迁为殿中侍御史。按照唐代制度,殿中侍御史中有一人的职责就是监左藏库钱帛出纳,而左藏库是当时国家囤积钱帛的总库,收藏国家赋调租税征收的钱货与布帛等物。因而《唐要》卷五九《度支使》中指出“国家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长安左藏库的位置,据辛德勇的考证,在东宫广运门内。8](P103)唐高宗龙朔之后,唐代皇帝居住于长安城东北的大明宫,因而左藏库也转移到了这里。9](P87)所以《唐两京城坊考》卷一记载“麟德殿侧有景云阁,殿之左即左藏库。”而此时张具瞻有监左藏库的职责。

然而,这时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张具瞻的仕途遭到了挫折。事情起因是:“先是诸蕃酋长归化京师,冒以殊恩,滥请赐物。”唐代前期,由于国力的日渐强盛,先后平灭了东、西突厥、薛延陀,控制了北方以及西域的广大区域。因而此时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以及西域地区的国家相继归附唐朝,还有许多国家遣使朝贡。唐朝政府对于他们予以优待,除了赏赐官职之外,还要赏赐大量的财物,这一情况在玄宗时期尤其普遍。从《册府元龟》卷九七五《外臣部・褒异二》就可见一般,以开元二十一年为例。

“三月乙卯,突厥遣使斯壁纡思鲜阙等十六人来朝,并授郎将,赐帛六十匹,放还蕃。”

“闰三月辛卯,失密王木多笔遣大德僧物理多年来献表,诏引物理多年宴于内殿,赐绢五百匹,数日放还蕃。”

“四月壬戍,奚首领属鹘留来朝,授果毅,赐绢四十匹,留宿卫。突厥大使乌鹘达干来朝,宴于内殿,授将军,赐帛一百匹,放还。”

“九月丙子,密国真檀来朝,宴于内殿,授左金吾卫将军员外,赐紫袍带鱼袋等七事及帛百匹,放还蕃。戊寅,突厥遣其大臣牟伽难达干等十二人来朝,并授郎将,赐彩六十匹,放还蕃。”

“十二月癸丑,大食王遣首领摩思览达干等七人来朝,并授果毅,各赐绢二十匹,放还蕃。”

在唐代,绢帛是具有法定货币功能的物品,因而在宫廷赏赐中非常普遍。10](P160)从这一时期唐玄宗给蕃长的赏赐来看,也是如此,且绢帛的数量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外来使节数量过多,皇帝出于好大喜功的心理,有时也会出现赏赐过滥的情况,如前面引文中的突厥使臣在开元二十二年三月,再次入朝,“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赐紫衣、银袍绣、半臂、金钿带、鱼袋七事,绢二百匹,金银器六事,放还蕃。”墓志的记载就说明当时存在这一问题。而监察内库钱帛、杂出纳的张具瞻认为这些人“冒以殊恩,滥请赐物。”因而专门上书弹劾这些滥请赏赐的蕃长,“尽欲勾征”。然而,张具瞻此举遭到了归附唐朝各族和各国蕃长的强烈反对,“阙庭上诉者数十百人”,可见当时归附唐王朝的各族蕃长数量之多。玄宗出于安抚外蕃、怀柔远人的考虑,将张具瞻贬为开封县令。

张具瞻被贬的时间墓志中没有提及,但墓志中提到张具瞻后来得到了席吏部的赏识和提拔。墓志铭中席吏部指的是席豫。根据《唐刺史考全编》卷五三记载:席豫在开元二十一年从郑州刺史任上入朝改任尚书右丞。再据《新唐书・席豫传》开元末到天宝六载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席豫在当时就以知人善任而著称,史书称“豫典选六年,拔寒远士多至台阁,当时推知人,号席公云。7](卷一二八《席豫传》,P4467)这样的话,张具瞻被贬应该就在开元后期。

被贬后,张具瞻先后担任了清源县令、阳翟县令。在任期间,“政行三色,望在九迁。惠化及于黎,芳猷闻于辇毂。”政绩仍很突出。此后,张具瞻母亲去世,他继续在家丁内忧。服终之后,在席豫的推荐下,张具瞻开始担任地位更加重要的郎官,郎官在唐代被认为是“清望”之官。他先后担任了尚书职方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左司郎中、兵部郎中等职。有趣的是,席豫不仅对张具瞻颇加恩顾,连张具瞻的长子张在天宝年间选调灵宝尉,也是由席豫铨选的。5](建中001,P1820天宝七载二月四日,张具瞻卒于长安长兴里宅第,终年六十四岁。

张具瞻妻韦氏,是考功郎中韦琼之女。她在代宗宝应二年六月六日卒于扬州六合县混成观。其终年墓志记载为“四百廿四甲子”,根据60日一甲子,一年360日来推算,韦氏的享年大约71岁。韦氏之所以流寓扬州。据其子张墓志的记载“属中原丧乱,随侍版舆,间路南首。”则是由于安史之乱后,为逃避战乱,韦氏在其子的扈从下到达江南的。此后,张担任江淮都统李的支使,因而韦氏也居住在扬州。据墓志记载,晚年的韦氏,“入禅寂”似乎信奉佛教。韦氏去世后暂时安葬在扬州,直到大历三年,才由其子张将其归葬于邙山张具瞻的旧茔。

墓志记载张具瞻葬于东京邙山“先茔之次”,则这里是其先祖安葬的茔域所在,其妻韦氏也葬在这里,而具体地点没有明确。其子张、张翔墓志皆已先后出土。张的墓志在民国十五年(1926)出土,地点是洛阳西北十五里的营里村,另外,四子张翔墓志也于民国十八年(1929)在同一地点出土,则均藏于河南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11](P314)根据墓志记载,两方墓志于建中二年二月十四日葬于北邙焦固原,这里应该是张具瞻家族墓地的所在。焦固原又称焦古原,位于唐代河南县的金谷乡,即今天洛阳李营、冢头、宋岭村一带。12](P76)除了以上几方墓志之外,这里还出土了张具瞻之叔父张齐丘墓志,张翔之子张士陵的墓志,张士女张婵墓志。《张齐丘墓志》记载其葬于“邙山西北高原”,《张士陵墓志》载其窆于“金谷原殿中府君(张翔)之墓次”,《张婵墓志》载“今洛阳金谷原先人之弊庐在,……将送其归葬焉。”则张氏家族从其父辈开始,至少有五代都葬在邙山金谷乡山原上。

而张具瞻墓志铭由其长子张撰写,次子张栩书丹。据《张墓志》记载张,少年时即好学,“童年以门荫补斋郎,立志不就,读书于侯山玉泉寺,道业大就。廿二,国子明经上第。”则张不愿意循其父入仕的道路,最终以科举入仕。其才学则“博综坟籍,兼通子史,尤精意文章,为中书舍人郗昂所许,称风雅六义复起于公,著文集十二卷。”四子张翔也不遑多让,“有文集十卷,□当时宗范”。5](建中002《大唐故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安定张府君墓志铭并序》,P1821 洛阳文物二队收藏的《唐故汝州司仓参军豆卢愿墓志》署名“大理评事张翔”。13](P168)根据《张翔墓志》的记载,张翔曾任大理评事,因而此墓志铭为张具瞻子张翔所撰。而且,墓志文字由次子张栩书写,行书与楷书相结合,笔法娴熟,气韵流畅,可见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从这几方墓志不难反映出这支家族的成员都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墓志所言非虚。而张翔之子张士陵,“性本好古,学该百家,雅善属文,体弘六义。年八岁,以通《古文尚书》、《论语》,登春官上第。”5](元和一四,《唐故朝请大夫使持节都督邕州诸军事守邕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管经略处置招讨等使赐紫金鱼袋张公墓志铭并序》,P2022

从墓志记载来看:张具瞻家族从其曾祖张文会、父张克茂起就在唐朝担任高级地方官吏,之后该家族成员多担任地位清显的台省郎官,并在地方担任刺史等职务。如张先后任屯田员外郎、郎中,郴州刺史。张翔子张士陵则任仓部员外郎、虔州刺史。张士为湖州刺史。故而《张婵墓志》记载其父张士曾自负地声称:“汝高祖、曾祖、祖、考咸继为台官,首诸大郡。”5](开成四一《有唐张氏之女墓志铭并序》,P2199这与张具瞻家族成员世代相承的良好的文化功底密不可分。陈寅恪曾指出“夫士族之特点即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业之因袭,故士族家世相传之学业乃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极重要之影响。”14](P260)安定张氏家族在中古时期虽然不属于高门世族,然在有唐一代多人任五品以上的高官,按照毛汉光的观点,也属于广义上的士族,即“小姓”。15](P334)这些墓志正反映出中古时代官僚士大夫世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另外,根据墓志,张具瞻家族入仕的途径主要有门荫入仕和明经科举两种。这其中张齐丘“起家左金吾卫引驾”,张具瞻以及张翔由斋郎起家,都属门荫入仕;而张、张士陵等皆以明经中第而入仕。由此可见,尽管唐代进士科受到社会的瞩目,中第者常得大名、致显位,但门荫、明经科仍旧是士子入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劳格 赵钺.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劳格 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

4]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5]周绍良 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欧阳修 宋祁.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8]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M.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

9]葛承雍.唐代国库制度[M. 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10]卢华语.唐代桑蚕丝绸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1]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12]赵振华 何汉儒.唐代洛阳乡里方位初探[M]洛阳出土墓志研究文集[A.北京:朝华出版社,2002.

13]乔栋 李献奇史家珍.洛阳新获墓志续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14]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5]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伍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