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资讯

毛阳光教授参加“考古新发现与唐代文化研究的新议题”学术研讨会

7月18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共同举办的“考古新发现与唐代文化研究的新议题”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数十位知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心毛阳光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主持开幕式。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程章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拜根兴,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先后致辞。 此次会议主要关注考古新发现、新材料对唐代文学、历史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尤其围绕西安考古新发现的柳公权撰书《严公贶墓志》开展讨论,从考古、历史、文学、书法多角度进行解读,推动历史、文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

在大会发言过程中,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拜根兴教授、北京大学杜晓勤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揭示石刻文献对于唐代文学、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徐玮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长安出土的柳公权撰书墓志的基本情况。严公贶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不仅补充了缺载的严公贶生卒年份、仕宦经历等信息,完善了严氏家族谱系及其与河东柳氏的姻亲关系相关信息,也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西北大学李浩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围绕严公贶墓志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其文学、历史、艺术价值。文物出版社原总编葛承雍教授运用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公布的唐代椁壁石屏风画,印证了唐诗所载的仕女手持金丝鸟笼的真实状况,为理解“图像证史”“以诗证史”的细节提供了重要案例。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介绍了运用诗人墓志与传世文献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结合典型案例指出墓志在记载诗人政治浮沉、读书治学、思想变化、科举生活、宗教生活、文学成就等方面重要的史料价值。汉阳陵博物院副院长李明介绍了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北周墓葬——大野贞家族墓园,并根据出土的李贞碑指出《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的多处缺误。中华书局朱兆虎编审以“慵”字为例,探讨了将墓志碑刻、传世文献、敦煌写本结合进行墓志体例整理的新思考。

在之后的大会开放研讨中,十余位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探讨了新的石刻史料与考古发现对唐代文学、历史、文献研究的新的启示与体会。毛阳光教授则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流散墓志中的柳公权的新资料以及目前流散唐代墓志的整理情况。   

与会学者认为,对新材料的关注、对新方法、新技术、新视角的预流,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次研讨会呈现了近年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新突破、新成果,是一次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交流。此次学术研讨会,正是打破人为壁垒,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进考古新材料综合研究的积极尝试。